笔趣阁 > > 嫁给渣女的未婚夫 > 番外一:孟庭嫁妹记(1)

番外一:孟庭嫁妹记(1)(1 / 2)

大年初五那天, 刘家爹娘带着刘静娴, 与孟家人告别。

他们要回青州去了。

孟家全家一起将刘家三口送到了府门口。刘静娴跟在爹娘的身后, 心情郁郁。

韩嫣偷偷打量刘静娴。还记得刘静娴刚来京城的时候,暮色四合中, 她姣好的相貌被暮色笼罩了层柔和的珠光。她身上有种和孟庭一样的书卷气,典雅而温婉,又难掩骨子里的淡定和自信。

而现在的刘静娴, 就像是一枝原本饱满的梨花脱了水,郁郁的耷拉着。典雅温婉尚存, 淡定和自信却被消磨成落寞。

临要踏上马车, 许是不甘心,刘静娴停住了步子, 不肯再往马车靠近一步。

刘家娘见了,过来拉刘静娴的胳膊:“静娴,走吧,回去了和你祖父祖母一起过上元节。他们都很想你。”

刘静娴眼神一黯,苦笑道:“我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了吧。”

“静娴?”

“我只是想往高处走, 想让刘家的子孙后代提到我时,都引以为荣。终究是不能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就因为我生在刘家。”

刘家娘语结。

刘家爹却皱了皱眉, 斥责道:“生在刘家对你来说是拖累?我要是个拿女儿当工具的爹,早让孟庭送你进宫了!还不是因为知道你根本就不适合宫廷生活!你再看看自己,执拗成什么样!你这不是梦想,是幻梦!”

刘家爹说话的时候, 恰好一顶轿子正往这边来。

刘家爹声音不小,轿子里的人便听见了他的话。

这话不难听懂,稍微一琢磨就能明白来龙去脉。

轿子停在了孟府门前,孙尧从轿子里下来,见孟府的主子们都在门前,便遥遥行了个礼,暂时不掺和进来。

孙尧自然是来祝贺孟庭双喜临门的,他先前就已经递过拜帖了。

孟庭向孙尧投去歉意的眼神。

刘家爹脾气不好,此刻收不住话,一个劲儿的斥责刘静娴。刘家娘心疼女儿,忙在一边劝着。

刘静娴神色绝望而枯槁,间或无力的争辩两句。而每当她说到“荣耀”和“梦想”,都会换来刘家爹更厉声的叱骂。

刘氏有些看不下去了,好言相劝:“大哥,静娴到底还是个小姑娘……”

刘家爹道:“像她这般倔的小姑娘,也是罕见了!”他说罢去拉刘静娴的手腕,“行了!上车回青州!”

“舅舅,且慢。”孟庭在这时开口了。

刚刚那片刻的时间,孟庭思考了很多,他做下一道决定。

“舅舅、舅母,不妨再让表妹留一阵。”

听了孟庭的话,刘家爹娘都有些诧异。

孟庭道:“物太刚则易折,表妹明显太过不甘,不宜将她强行带回青州。”否则,万一逼得物极必反就不好了。

后面一句话孟庭没有说出口,但他的意思大家都是明白的。

刘静娴可不是温软好规劝的小娘子,她看着娴静,实则她的野心和坚持孟庭是领教过的。

是以,见刘静娴这般不甘,孟庭决定反过来劝劝刘家爹娘。

“昔日表妹与我说,她想要的是泼天富贵和荣耀成就。假使静娴不进宫,我不敢说能给静娴泼天富贵,但让她山珍海味、锦衣玉食、前呼后拥,我这个表哥还是做得到的。至于静娴所言的荣耀和成就,我再替她想办法。”

孟庭道:“何况京中还有许多优秀儿郎,表妹不曾结识。便让表妹再在京城留一阵,或许会有转机。有我看着静娴,舅舅和舅母可以放心。”

刘家爹娘面面相觑。

其实他们也不想逼宝贝女儿,要不也不会和刘静娴沟通了数个月。决定强行将她带回,两人也是心痛的。

孟庭既然承诺会好好看着刘静娴,刘家爹娘自然信他。且,如今孟庭已官居从一品,刘静娴的身价也跟着上涨,无形中多出许多机会。

要不就……再把静娴留一阵吧。

刘家爹道:“五个月,不能再多了。到了年中,她要还是这般不识大体,我派人来绑也要将她绑回去。”

孟庭道:“知道了,舅舅先将静娴交给我吧。”

刘静娴心中松了口气,却也高兴不起来。她感激的看了眼孟庭。

这时候,旁观的孙尧说话了。

插别人一家人说话,对读书人来说总归不礼貌。因此孙尧很歉意的行了礼,道:“在下有句话想说给刘小姐,不知能不能说出。”

刘静娴微讶的看着孙尧,这个人她是记得的。在桃山的时候,赈灾物资被毁,孟庭在艰难的支撑局面,就是那时,她某次走出府衙大门时和孙尧不慎撞在了一起。

然后她将孙尧带去孟庭面前,孙尧替孟庭填补了赈灾物资的缺口。

想来孙尧也认出了她。

刘静娴两手搭在小腹上,福了福身,依旧是知书达理的样子。

“孙大人请讲。”

孙尧谦和道:“刚刚各位的对话,在下听了一些。刘小姐的愿望是富贵和成就是吧?就如孟大人所说,小姐作为孟大人的表妹,往后嫁为人妻也必当享有不尽的富贵。这样说的话,如今小姐最想要的,就应该是通往高处的成就和芳名吧。”

刘静娴略一琢磨,道:“是。”

孙尧道:“如果是这样,在下倒觉得刘小姐去太学任教更好。京城诸官都知刘小姐满腹经纶,极有才气。太学中不乏贵族送去的女学生,圣上近来也有引入女司业的打算。刘小姐若能进太学任司业,岂不是更能光宗耀祖,流传芳名?”

刘静娴有片刻的怔忡。

这条路她从没有想过的,可听孙尧这么一说,好像这条路所能带给她的地位和荣耀,甚至不比入宫为妃差。

做个娘娘顶多是山珍海味万千荣华,可要是做女司业,那便是官职加身、女中大儒。

只要她做得好,能收获无数的景仰和赞誉,她苦读的诗书也发挥了全部的作用。未来刘氏子孙提到她,亦会赞不绝口。

这的确……也是个路子。

刘静娴有些动容,福身道:“谢大人指点,静娴也好好想一想。”

孙尧笑得不好意思:“指点不敢当。”

孟庭不由多看了孙尧几眼,复和韩嫣交换了目光。

……

孙尧的话,刘静娴确实是仔细的考虑了几天。

眼下没人能帮她进宫为妃,她暂时也没有想嫁的人。既然如此,那她就试试孙尧说的这条路吧。

刘静娴做下决定,告诉了孟庭。

孟庭这便去见了祁临帝,向祁临帝推荐刘静娴。

就如孙尧说的,近来祁临帝确实有引入女司业进太学的打算。只是,还从没有过这样的先例,那么不管谁是第一个进太学的女司业,都必定要费一番功夫才能站稳脚跟。

刘静娴不惧。

在孟庭的帮助下,祁临帝同意让刘静娴进太学任教。

太学里的女学生是刘静娴重点要教授的对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也由刘静娴教授。

作为第一个进太学的女司业,面对一帮年纪参差不齐的男同僚,压力可想而知。

还有些思想顽固的同僚不拿正眼看她,张口闭口就是:“皇上为何要允个小姑娘来做司业,是觉得我等教不了那些学生?”

面对他们各色不满和歧视,刘静娴默默忍下了。

太学学生里也不乏看不起她的。但同僚也好,学生也好,皆知道刘静娴是祁临帝亲自授予的司业官职,谁也不敢真找刘静娴的麻烦。何况,刘静娴的表哥也不是好惹的。

这条路一开始是不好走,多亏刘静娴读了无数书卷,谈吐和学问确实上乘,渐渐的,她在太学站稳了。

同僚们开始重新认识她,学生中有一部分人成为了她的崇拜者。

京城里更是传起了她的美名。

回首自己取得的成绩,刘静娴竟忽然发现,之前承受的白眼和歧视并不算什么。

她非常有成就感,知道自己会成为刘家的骄傲。

孙尧说的这条路,意外的还挺不错。

……

春分时节,太学新招收了一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