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秦时小说家 > 第三三二三章 当为主人(求票票)

第三三二三章 当为主人(求票票)(1 / 2)

看向项梁统领,又看向其余人。

他们所言。

他们所想。

都能猜到一些。

对。

也不对。

不为错。

真论起来,岛夷之地和箕子朝鲜又有些不一样,算起来,箕子朝鲜是有主之地。

只是箕子王族太弱了。

是以,许多人都有前往,箕子王族也没有力量去拦阻,多年来,只能困居王城之中。

在箕子朝鲜盘踞的人,都只是暂居其中,并无将箕子朝鲜独占独霸的心思。

岛夷之地,是无主的。

率先占据这样的一处无主之地,依从大周、大楚以来的道理,谁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大周当年分封诸侯,一个个诸侯国的土地其实很小很小,最初都是微不足道的,后来才慢慢变大。

不是别人赏赐的。

而是一里一里打出来的,一点点开拓出来的。

岛夷之地的些许庶民,他们太弱了,风华不显,宛若蛮夷,待在这里,也仅仅是居住着。

是过活着。

说他们是岛夷的主人,不足够!

现在。

项氏一族来了。

虽没有来这里太长时间,但……这里各处已经打上项氏一族的印记。

也许,岛夷之地以后会为诸夏的其他人所知,而那个时候,岛夷之地必会牢牢握在项氏一族手中。

那些人前来,也做不了太多。

现在!

本该一段时间后才会有的事情,直接出现了。

其他人也要前来岛夷之地,要在这里分一杯羹,这样的景象……谁人喜欢见到?

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只要还有一些力量在身,都不会希望那样的事情发生!

羽儿正在外面督造各式船只,若是有闻,怕是会更加生气,怕是要直接返回诸夏了。

项梁统领他们的纠结不难想。

让那些人前来,这些日子在岛夷做的一切都可能成为无用功。

不让那些人前来,麻烦也不会少。

是以,难有真正的定语!

“范先生,细说!”

项梁隐约有得,又非十分明细。

“将岛夷之地拱手分润诸人,这个结果,应该不会被人选择。”

“真要分润诸人,那……我等留在这里也没有任何意义了,箕子朝鲜就是先例!”

“是以,不能重蹈覆辙!”

“岛夷之地,需要有主人!”

“那些人可以前来,需要遵守规矩!”

“否则,就无需上来了,以少羽还有项氏一族前来的力量,再加上岛夷的地形地势,做到那些还是不难的。”

“尤其,秦国大可能不会插手。”

“秦国之意多简单,想要坐收渔翁之利,尤其,诸夏之地,现在正灾祸连连。”

“规矩需要立下!”

“如此,诸位又有所思,那些人会不满意,会在诸夏间给咱们找麻烦。”

“我觉无需害怕!”

“他们敢有那样的作为,咱们亦是可以作为。”

“尤其,羽儿先前所谋,我觉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以楚国老世族的强势和霸道,大可能不会接受岛夷之地的规矩。”

“必然有动。”

“这般,一些事情就师出有名了。”

“羽儿的事情也就更加便利了。”

“……”

“眼下,咱们已经在岛夷之地占据先机,那些人得到消息,还要做诸多准备才会前来。”

“人数不会多。”

“那时,他们大可能难以生出心思。”

“但……规矩还是要立下的。”

“接下来若可,江东之地,可以多多前来一些人。”

“那也是咱们所占的先机!”

“同时,将岛夷之地的所有蛮夷之人收服所用,零散汇聚一处,也是一股不弱的力量。”

“……”

秦国不插手,事情就大有可为。

历经多年,那些人此刻就算想要有什么额外的大动作,也艰难了。

箕子朝鲜、辰国之地,那些人皆有损伤元气,想要在岛夷之地逞威风?重现箕子朝鲜的霸道?

不能够。

当初的箕子朝鲜之地,事情之所以不成,就是因为没有一道统一的规矩,以至于秦军攻来,一哄而散。

岛夷之地,不能走那样的路。

都已经占了先机之位,他们又难有当年的力量和声势,所以,有何畏惧?

“……”

“范先生,妙!”

“我却没有想到这一点。”

“这份文书上的消息,将我的心扰乱了。”

项梁叹服。

自己所思所想太小了一些,太狭隘了一些,范先生之论,甚佳,也是,有什么好怕的呢?

大不了,就在岛夷之地打一打!

看谁打过谁!

诸夏间也打一打,看谁会吃亏!

后果?

都知道,若是他们敢做,项氏一族也是可为。

“可……这样以来,咱们不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旁边,传来一语担心。

秦国想要坐收渔翁之利,那是希望岛夷之地乱纷纷的,倘若岛夷之地变了,不再乱了。

秦国那里有别的手段该如何?

秦国水师前来如何?

“那个时候,若是不敌秦国,退走它处就好。”

“人活着,一切都还在。”

“若是不再这里立下规矩,那么,岛夷和箕子朝鲜没有什么差别,将来也是被秦国所占,还是要走的!”

“既然都是要走,那么,自当有抉择!”

“……”

未待范先生出言,项梁已然沉声应道。

岛夷,非长久之地。

早晚都要离开的。

既如此,当有规矩。

就算是秦国水师,若是前来的力量不够,自己也不会离开的。

“从这一次中原之地的水灾来看,各方之力,都倾向于休养生息,就算有心,也不太可能会有太大的力量。”

“楚国之力除外。”

“也许,待一些船只造好,少羽就能回去了。”

“……”

范增再次说着一事。

中原的水灾那般泛滥,那些人无所动,已经可以看出许多事情了,是以,岛夷的事情不需要太担心。

若是放在五年前、十年前,中原之地别说有这样大的水灾,就是稍稍有些变动,都会有人掀起许多乱事。

“休养生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秦国今岁的灾情还真是多,记得数年前天象多有变动的时候,范先生你曾说过,诸夏会有不少的事情发生。”

“对秦国而言,非好事。”

“难道眼下就应证了?”

“不知明岁是否还有?”

“……”

项梁归位一叹。

文书带来的些许慌乱,大体解决。

另外的大事……难料。

从诸夏传来的一份份消息来看,对秦国是一个接连一个的坏消息,对自己还有诸夏很多人来说,则是好消息了。

秦国若是不能将灾情很好的处理,必当失去这些年的积蓄的心力,在山东诸郡之地稳固统御之力,也会更难。

秦国是否可以做到?

这个结果……,项梁不想说。

灾情之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