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冬槿和秋虞的战事已持续了半个月。
秋虞那边由大将军冯暨桓领兵,自出兵以来,除了首仗占了下风,之后是力挽狂澜,赚足了风头。
冬槿派去谢弈贤迎战,他年岁略小,却战功卓著。
乱世中,战果判定了国力的强弱。不管有没有能力打,都会想方设法找到挑起战争的由头,不论是出于正义,还是另有所图。毕竟多占多得,土地、百姓都要靠抢,抢来了,就是自家的东西。
东洲裂国百年,冬槿谢氏一脉原本是秋虞国中的家臣之一,只因与叶家起了冲突,集结人马后奔向西北,越过邬盘岭,进入了一片人迹罕至之地。任谁也没有想到,谢氏自立为王后,只经历了三代的拼搏,便有了不俗的功绩。
都说打断了骨头连着筋,双方祖辈有亲缘,疆土也有诸多牵扯。荒野戈壁,寸草难生,边界划分不清,糊里糊涂过了许多年。
如今秋虞突然要开垦拓荒,没有支应一声,就将大批的百姓迁来了这片戈壁。
未经协商的事,冬槿如何能答应,奚帝一连发去三道诏令以示警告,秋虞非但不听,还将冯暨桓派遣而出,大有开战的架势。
谢弈贤随即领兵三万,直奔潼雀关。
他先是将重兵留在要塞,建起了第一道防线,其后,又驻兵在潼雀关周边的六座小县,建成扇形之势静候秋虞军队。
一道邬盘岭,隔出了两个天地,南麓绿树葱葱,秋虞军正挺进而来,北麓黄沙漫天,冬槿军正严阵以待。
这样的形势,怎么看都是秋虞吃了亏,丧失先机,攻城不易,守城的都不是酒囊饭袋。
待秋其临近城下,却是势如破竹无人可挡。
冬槿看似牢不可破的防守,实则是漏洞百出,除了潼雀关一处由谢弈贤亲自驻守,其余六座小县的参将的能力参差不齐。他们由其他几位皇子举荐出征,外人看不出来差别,可自家人都知道他们的斤两,谢弈贤无良才可用,只能把赌注全押在潼雀关。
冯暨桓将手下的兵马分做八队,主力骑兵围守在潼雀关两侧,其余的同时对六座小县发起猛攻。
潼雀关不遇强敌,可从关内派出的援兵不过片刻便被敌方斩杀干净,一来二去,折损了不少兵马。
兵力被打散了,又与外界的联络中断,潼雀关中的众人焦急寻求突破,谁也没想到,那六位参将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弃城投降,拱手让出了六座小县。
大战布局谋划都是精确到了细节,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巧合。
谢弈贤心中有了判断,参将们沆瀣一气要让他填此次战败的坑,往小了说是失利被俘,往大了说就是通敌卖国。促成此事定有内鬼牵线,能操纵大局者,该在他那几个兄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