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朱氏!难道有你父亲训诲在,就敢不听万岁爷的?那君君臣臣的圣训,记到哪里去了?”
朱品声说:“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圣人训谕,岂敢须臾忘却?”
竟顺秆爬,也拿圣人作挡箭牌,又是一句难以驳斥的软话。巴公公智穷,只好可怜地看着皇帝。
皇帝一笑。虽然君权远大于父母,但是圣训总是圣训,便是皇帝也不愿和它认真较劲,便和解地说:
“你那万某人,朕也听说过他。战事一起,他便大受重用。虽然也有他自己的本事,却也是朕爱才若渴,恩出格外,所以使然,这总不会错吧?”
这话当然不错,不过你的慷慨,是要救自己的江山,并不是平空里想给别人恩惠。
朱品声不以为然,却又不能不面对现实,便说了声:“陛下洪恩,天下皆知。”
皇帝笑了笑说:“万某人倒也争气,和与他同去的那白什么、蒋什么,还手刃了首逆孙济,朕正打算封他一个伯爵,封白蒋两个子爵,以赏其功而酬其劳,你看怎么样?”
朱品声道:“这也是吾皇恩出格外。”
皇帝听话听音,觉察出她并非欢喜无限,以为是不相信,就说:“你道朕是随口说说,不当真么?来”
他叫了一声,巴公公赶紧趋前请示。
皇帝叫司的伺候,便有秉笔太监赶到,恭恭敬敬地展开素纸,准备记录皇帝的口谕大意。
皇帝略加思索,便扬声说道:
“几句话就可以了顷接捷报:前部参议长万时明暨粮秣官白思孟、蒋东平,忠勇素著,迭建勋劳。
“本月初九夜,探知敌酋孙济窜至耿庄,三人乃亲率小队,大呼攻击。三剑凌风,阵斩帮凶十六矢攒集,一举殪其首逆。巨憝就诛,普天同庆大难夷平,指日可待。朕心甚慰焉。
“有司查明上奏,请予懋赏。朕思:彼既奋不顾身,忠勤王事,朕又何惜一侯之封,不恤英豪?
“着吏部,其以万时明、白思孟、蒋东平三人功存簿籍,名列超等,以为嗣后循资升转地步。
“另着太常卿捧册,少常卿为副,加封万时明为伯爵,白思孟、蒋东平为子爵,各择善地,妥予安置。名号拟就请旨。钦此!”
一道御旨,随口就说,口齿清楚,理路分明,也真是个捷才。
不过其中一点瑕疵,还是被朱品声听出来了,当下也不顾忌,逮住就说:
“皇上既不惜一侯之封,为何封了三个,最大的只是个伯?民女愚钝,甚是不解。”
皇帝一愣,回想了一下,不觉微笑,道:“是朕的口误了。君无戏言,就各升他们一级好了。”
秉笔太监赶紧在纸上划去两字,各改为侯、伯。
巴公公见皇帝无话,就挥手让秉笔太监退出,找翰林院正式草诏去,然后笑着对朱品声说:
“圣上恩典,你也看到了。万某人如今可谓春风得意,一步登天,从此子孙荫袭,富贵无涯,没有穷尽了。
“我朝多少英雄才俊,悬梁刺股,爬冰卧雪,穷一生之力还巴结不到,却被他捷足先登!皇恩待你,难道还不天高地厚么?那么这才人你是做?还是不做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