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事情啊,就没有简单容易说的,也许蔡庆国真的是一心为了华夏的教育事业着想,他这么急功近利的做法也不是坏事,可要是一股脑的模仿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那只会害惨自己人。
史学骑也是在海外留过学的,有些事情他也是非常的明白,大多数的第一批华夏派遣的留学生都被西方繁华似锦的表象所迷惑了,以至于他们根本就看不清楚西方国家的模式已经开始出现了疲态。
借用苏阳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史学骑相信,这世上的事儿无论好坏,最怕较真,聪明人的伪装骗不过明白人,明白人的伪装骗不过老实人,老实人的伪装能骗过大多数人,假如一切都回到假如,有的人假如从来都没变过,那么你对他的了解是不是一直都没改变。
世界不是从来都不是和睦的,教育也是一样,除了国家史学骑根本不相信真的有资本元愿意永久性的为学子们服务,资本家的目的是要首先从资本出发的,而资本就永远也赚不完的金钱。
话虽如此,但史学骑依旧相信,每个人的都是善良的,即便他改变的令人陌生,令人不悦我们还是要适当的对他人表示宽容,相信马超也是明白这一点的,不然他可能让蔡庆国在教育部副部的位置上坐到今天,苏阳也是宽容的,不然,当今华夏政界要被肃清三分之二的人。
当然了秘书的话也不无道理,一种模式的成功与否是需要现实的操作来证明的,或许蔡庆国的提案能对当年的华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既然如此,史学骑的所有的推敲是不是都应该放在以和睦相处的基本上,人无完人,心比天高从来都不是个好词语,彬彬有礼的傲气未必就更让人喜欢,不说不代表不知道,不计较的前提在于宽阔的胸襟,宽阔的胸襟之下总有许多粗陋容易展露出来,这种展露不代表不会隐藏。
在鄙夷他人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察觉到自己的改变,说出了别人的恶习或者习惯不代表聪明,真正的聪明是明明了解每一个人却装作不知道,自以为是的彬彬有礼反而是小肚鸡肠。与其计较不如包容,假装释然其实不然。芥蒂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芥蒂是随之而生的。
人不可能预知未来,人的改变是人愿意改的时候才变的,难道说人变的不一样了就是好事儿?或者说当一个人变得你陌生的时候你会觉得欣慰?
当然人不改变一定是坏事,可从他改变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起点就是从陌生人开始了……或许会更好,也或许会更坏,江湖从人心开始,岁月由时间诉说。
和平总是来之不易的,当然短暂的和平也绝不意味着风暴就不回来临,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下一次的风暴来临之前,短暂的享受一下这片刻的安宁。
华夏第一个五年计划算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军队中有一部分的军官已经返回了家乡成家的成家立业的立业,但谁都不会怀疑,下一次祖国为难的时候他们一定还会冲在战场的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