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悠扬的乐声回荡在宫殿之中,舞女们翩翩起舞,献上优美的舞姿。汉文帝坐在龙椅上,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他端起酒杯,起身说道:“诸位爱卿,此次匈奴来犯,我大汉将士奋勇杀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和付出,朕敬大家一杯!”
群臣纷纷起身,举杯响应,高呼:“陛下万岁!”
汉文帝放下酒杯,目光落在周亚夫身上,说道:“周将军,此次出征,你指挥有方,身先士卒,带领将士们击退了匈奴,保卫了我大汉的疆土和百姓。朕封你为车骑将军,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车骑将军位高权重,掌领战车与骑兵部队。
周亚夫连忙跪地谢恩,说道:“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接着,汉文帝又看向苏昭临,说道:“苏爱卿,你虽为文官,但此次弃笔从戎,主动请缨出征匈奴,且巧用奇谋,立下了不世之功。朕特封你为卫将军,鉴于你云王的爵位就不封爵,加赐食邑五百户”。负责宫廷警卫和京城的卫戍任务,在中央禁卫系统中地位重要,权力也较大,与车骑将军等地位相当。
苏昭临跪地叩首道:“陛下,臣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此等殊荣,臣愧不敢当。”
酒宴过后,御书房内,汉文帝看着站在面前的苏昭临,丝毫没有大宴时的轻松高兴神情。他眉头微蹙,目光复杂地落在苏昭临身上,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此次击退匈奴,苏昭临立下了不世之功,让大汉边境重归安宁,这是值得欣喜的大事;可另一方面,苏昭临召唤雷霆的奇异能力,却像一根刺,扎在汉文帝的心头,让他隐隐感到不安。
汉文帝想起高祖刘邦生前对他说过的话。当年刘邦初见云王苏砚,只见天空泛起阵阵紫气,祥瑞之象异常夺目,战争中总能有异于常人之象,之后高祖刘邦与张良密谈,张良神色郑重地说先云王苏砚乃是天人下凡,若能善待他,大汉必能兴盛。这些话,汉文帝一直铭记在心。可如今,云王苏砚已经去世,云王府却还有那超乎常人的能力,他还是忍不住心生忌惮。
“苏爱卿,今日大宴,朕心中欢喜,可这欢喜之余,却也有几分忧虑。”汉文帝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凝重。
苏昭临心中一凛,知道陛下对他召唤雷霆心有不安,立刻跪地,面上恭敬地说道:“陛下但说无妨,臣定当为陛下排忧解难。”
汉文帝站起身来,在书房内缓缓踱步,说道:“爱卿此次出征,巧用奇谋,召唤雷霆击退匈奴,此等功绩,朕铭记于心。可这召唤雷霆之能,实非常人所有,爱卿能否为朕解惑,这能力究竟从何而来?”
苏昭临心中明白汉文帝的顾虑,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臣这能力乃是臣先父所传,使用之后会折损寿命,因此不可多用”
汉文帝停下脚步,看着苏昭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审视。他心中虽有疑虑,但想起刘邦和张良的话,先云王迎立自己登位,又呕心沥血辅佐自己,云王府邸应该不会背叛自己。“爱卿所言,朕暂且信了。只是这等奇异之能,若被心怀不轨之人知晓,恐会引起祸端。爱卿日后行事,还需谨慎。”
苏昭临连忙叩首:“陛下放心,臣定会小心行事,绝不让陛下担忧。”
汉文帝点了点头,重新坐回龙椅上,说道:“如今匈奴虽退,但边境仍不安宁。朕欲加强边境防御,爱卿可有良策?”
苏昭临思索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在边境增设堡垒,增加驻军数量,同时训练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以便在匈奴来犯时能够迅速出击。此外,还可与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结盟,共同对抗匈奴,如此可保边境无忧。”
汉文帝听了,微微点头,赞许道:“爱卿所言甚是。朕会命相关官员尽快落实此事。只是这结盟之事,需派一位得力之人前往,爱卿以为何人合适?”
苏昭临想了想,说道:“陛下,臣以为可派中郎将张骞前往。张骞为人机智勇敢,善于外交,且对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的情况较为了解。若派他前往,定能不负陛下所托。”
汉文帝听了,笑道:“爱卿举荐得人。朕会即刻召见张骞,命他准备出使事宜。”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急匆匆地走进书房,跪地奏道:“陛下,紧急军情!匈奴单于不甘心此次失败,正集结大军,欲再次进犯我大汉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