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六月,多尔衮见大势已定,以‘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属二心’为由,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若有不剃发者,押至军门,朝至朝斩,夕至夕斩。
明朝百姓大多一辈子困在当地,大明就算亡了,也不过是换一个皇帝,对他们这些人影响不大。
然而剃发令一下,不仅原先准备降清的人立即改弦易辙,就连已经归附的州县百姓也纷纷揭竿而起,树帜反清。
建奴这哪里是亡朱家天下,这是要亡华夏文明。
华夏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华夏衣冠初具其形,历经各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面完善并普及,华夏衣冠由此闻名。
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岂是建奴想要改就能改的。
建奴的衣冠是什么,是金钱鼠尾,在明朝百姓眼里那是丑陋不堪的象征。
至于电视上清宫戏里建奴梳着阴阳头,头发的前半部分剃掉,后半部分编成发辫的发式,只是在清朝末年才出现的。
历史上真正清朝的发式是将四周头发部剃去,仅留头顶中心的头发,其形状一如金钱,而中心部分的头发,则被结辫下垂,形如鼠尾,通过穿过铜钱即方孔圆钱的方孔检验,才算合格,故名为金钱鼠尾辫。
想象一下,满大街都是留着鼠尾辫之人,那情形是有多么惨不忍睹。若是电视上的清朝戏都留此发式,又有几人会喜欢。
可就算如此丑陋之发式,也有人恬不知耻去跪舔建奴,赞扬建奴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且由以大明的士大夫居多,诸如孙之獬之流多不胜数。
但是大明百姓可没有这群人如此无耻,纷纷自发举兵抗清,一时之间,华夏大地烽火连天,战火连绵。
江阴城,大明常州府属的一个小小县城,更是打响了保卫华夏衣冠的第一枪。